一、培训适用范围
1. 面向18岁以上的青少年体育培训从业者或相关专业在校学生;
2. 青少年体育培训从业者包括少儿体能机构、幼儿园教师等。
二、教练员培训体系
青少儿体智能培训师技能等级主要根据指导的儿童青少年年龄及能力不同,分为初级培训师、中级培训师、高级培训师三个技能等级,具体如下:
等级 | 指导群体 |
初级 | 主要指导3-6岁的幼儿进行体智能活动。 |
中级 | 主要指导7-12岁的少儿进行体智能活动。 |
高级 | 主要指导儿童青少年将体智能活动与青少年所从事的专项运动相结合开展训练。 |
各级青少儿体智能培训师技能等级标准如下:
(一)青少儿体智能初级培训师技能等级标准
1. 需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对体育基础理论、青少年体育训练、运动表现、体能发展、儿童心理等领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能够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拟定和实施训练计划,在体智能培训机构进行基础教学与实践演示,指导青少年科学、安全、有效的进行体智能活动;
3. 接受高等级培训师的业务指导,协助高等级培训师做好进阶型训练教学工作;
4. 参加全体联举办的青少儿体智能初级培训师培训并考核通过。
(二)青少儿体智能中级培训师技能等级标准
1. 从事青少儿体智能相关培训2年以上,或担任青少儿体智能初级培训师1年以上;
2. 基本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青少儿体智能相关专业知识,对青少年教育、心理、营养等相关附属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3.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训练方法、手段开展体智能培训,制定和实施训练教学计划,较好地完成训练、教学任务;
4. 能为青少年参与单项体育训练制定合理的运动能力提升方案,增强其参与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
5. 参加全体联举办的青少儿体智能中级培训师培训班并考核通过;
6. 全体联认可的其它教学能力证明:如从业经历、教学成果的证明及体育、教育领域相关等级证书等。
(三)青少儿体智能高级培训师技能等级标准
1. 从事青少儿体智能相关培训5年以上,或担任青少儿体智能中级培训师3年以上;
2. 较为系统地掌握体育基础理论和青少儿体智能专业知识,并掌握一定的体育教育、运动心理、体育营养、运动康复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能总结训练教学规律,结合训练教学实践开展的科学研究,形成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
3. 能按照青少年成长发育及运动能力发展规律,制定和实施训练教学计划,可针对性解决青少年身体表现能力的问题,出色地完成训练教学任务;
4. 熟悉本项目国内外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训练教学理念、手段及方法,能创新开发课程内容设置,有效帮助青少儿体智能培训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5. 参加全体联举办的青少儿体智能高级培训师培训班并考核通过;
6. 全体联认可的其它教学能力证明:如从业经历、教学成果的证明及体育、教育领域相关等级证书等。
三、培训师培训大纲
(一)青少年体智能初级培训师大纲
培训模块 | 教学内容 | 授课形式 | 培训学时 |
体智能理论 (12学时) | 青少儿体智能基础概念与理论 | 讲授研讨 | 4 |
青少儿体智能教学模式 | 讲授研讨 | 2 | |
青少儿体智能教案设计 | 讲授研讨 | 2 | |
青少儿体智能培训师的素质与要求 | 讲授研讨 | 2 | |
青少儿体智能课程安全与保障 | 讲授研讨 | 2 | |
体智能实践 (16学时) | 动态拉伸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神经激活游戏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
基本动作模式建立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
体智能循环类游戏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
作业与 考核 (8学时) | 作业 | 4 | |
考核 | 4 | ||
合计 | 36 |
(二)青少年体智能中级培训师大纲
培训模块 | 教学内容 | 授课形式 | 培训学时 |
体智能理论 (12学时) | 青少儿体智能专项理论 | 讲授研讨 | 4 |
青少儿体智能教学模式进阶 | 讲授研讨 | 2 | |
青少儿体智能教案设计(专项结合) | 讲授研讨 | 2 | |
青少年体智能心理干预 | 讲授研讨 | 2 | |
青少儿体智能体姿体态的运动影响 | 讲授研讨 | 2 | |
体智能实践 (16学时) | 动态拉伸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神经激活进阶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
灵敏素质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
体姿体态评估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
作业与考核 (8学时) | 作业 | 4 | |
考核 | 4 | ||
合计 | 36 |
(三)青少年体智能高级培训师大纲
培训模块 | 教学内容 | 授课形式 | 培训学时 |
体智能理论 (12学时) | 青少儿体智能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 | 讲授研讨 | 4 |
青少儿体智能测评方法 | 讲授研讨 | 2 | |
青少儿体智能活动组织设计 | 讲授研讨 | 2 | |
体智能实践 (16学时) | 动作模式纠错与运动损伤预防 | 演练研讨 | 4 |
神经激活进阶教学与训练 | 演练研讨 | 4 | |
训练组织强化与内容组合演练 | 演练研讨 | 4 | |
测试评估方法教学与练习 | 演练研讨 | 4 | |
作业与考核 (8学时) | 作业 | 4 | |
考核 | 4 | ||
合计 | 36 |
四、教练员培训考核方法
(一)考核方式
以小组形式进行情景实操演练方式进行,按人数分配小组(每组6-8人),根据教学模式分配考核内容并进行考核。
(二)考核分数占比
培训期间的课堂分数占比为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提交、实操演练表现等;考核分数占比为总成绩的70%,从课程设计、动作示范、内容讲解、课堂组织等板块进行评分。